结直肠肛门外科
主办单位:广西卫生厅
国际刊号:1009-8771
国内刊号:45-1343/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4136 人次
 
    本刊论文
探析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采用肛门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10例临床病例。结果 10例手术中,4例采用VY皮瓣,3例采用房式滑行皮瓣,3例采用菱形皮瓣,术后能完全解除狭窄,明显改善排便困难症状。结论 肛门皮瓣转移成形术对肛门狭窄的局部解剖学狭窄及排便困难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皮瓣;成形术;肛门狭窄肛门狭窄为肛管手术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和较为严重的肛管疾病,其最痛苦的症状为排便困难,其次为肛门疼痛、黏膜皮肤破损等。引起肛门狭窄的病因有创伤、先天畸形、炎症、肿瘤、滥用泻药等[1]。我科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肛门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10例,其中1例为先天畸形狭窄,9例为肛门术后狭窄,术后能完全解除狭窄,排便困难及肛门疼痛等症状消失,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7~46岁,平均33岁,其中1例先天无肛畸形引起的管状狭窄(小指不能通过),发病时间40年;9例混合痔术后环状狭窄(食指通过困难),发病时间均超过4个月。10例患者均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排便时伴不同程度肛门疼痛,且长期需依赖泻药。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  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鞍麻麻醉,转移左侧皮瓣采用左侧卧位,转移右侧皮瓣采用右侧卧位,也可采用俯卧折刀位(需用胶布将臀部向两侧牵开)。


  1.2.2  于肛门狭窄处作放射状切口,切开疤痕,长约2 cm,于切口外侧向两侧作斜形切口,长约6 cm,夹角约90°,做菱形皮瓣时再将两端向中间转90°切开并汇合,房式皮瓣两侧平行向下切开3 cm,VY皮瓣不切。游离皮瓣,游离肛管黏膜,切除狭窄处黏膜下瘢痕组织,将皮瓣推入肛管,与黏膜对合后,用30薇乔线逐段缝合。将两侧皮肤用4号慕丝线逐段缝合。检查肛管食指通过顺畅,无阻隔感。


  1.3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最长40 d,最短15 d,平均住院时间17 d;术后10例患者伤口痊愈后排便畅通,排便时无肛门疼痛,肛门括约功能正常,肛门指检食指能顺利通过肛管,无任何阻碍感。


  2  讨  论对于轻度或镰状狭窄的病例,可以通过反复多次扩肛来治疗,也可采取切开狭窄环或狭窄环纵切横缝等方法[2],或者纵切横缝并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3],术后仍需反复扩肛,但其也能导致新的瘢痕形成和再次狭窄的可能,且治疗时间较长,且患者痛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肛门狭窄,无论狭窄轻重,采用皮瓣转移手术能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尤其对于更严重的狭窄,大部分的肛管组织缺损必须采用皮瓣转移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我们发现,房式滑行皮瓣转移与菱形皮瓣转移可以增加更多的肛管周径,疗效更优于VY皮瓣转移成型术。因为前者皮瓣与周围组织完全游离,形成岛状形态,使其向肛管转移的活动度更大,缝合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后缝合口张力更小,更有利于皮瓣成活及伤口愈合。我们认为,在手术过程中,缝合直肠黏膜与皮瓣时,不能简单将皮瓣与直肠黏膜间断缝合,一定要将皮瓣全层间断缝合于直肠黏膜及肛门内括约肌上,这样能将直肠黏膜及皮瓣两端固定在齿线处,能较好恢复肛管的解剖学形态,也能防止因皮肤张力牵拉而导致的直肠黏膜下移。对于严重的肛管狭窄,可以同时行两侧皮瓣转移成型术。房式滑行皮瓣转移与菱形皮瓣转移其原理一致,临床疗效我们认为无明显区别。先天无肛畸形导致的管状肛门狭窄患者,手术中,我们采取了左右两侧同时行菱形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因其先天性内括约肌缺如,在皮瓣转移时,选择更厚的皮瓣,以期更大程度增加术后肛管静息压,本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肛门失禁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1] Marvin L.Corman主编。COLON & RECTAL SURGERY[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


  [2] 杨泽武。瘢痕松解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43例临床分析[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6,2(1):4142.


  [3] 李敏。纵切横缝并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术后肛门狭窄7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17(3):464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结直肠肛门外科》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